家長顧慮照料不及時 乳兒去九宮格見證班托小班如何讓家長放心_中國網

作者:

分類:

送托量不及咨詢量十分之一 家長對安全照護、教師責任等存疑

乳兒班 托小班如何讓家長放心?

對于雙職瑜伽場地工家庭來說,小月齡幼兒的照護是普遍存在的難題。“小小孩”如何養得小樹屋好又養得起,一直是幼兒托育服務關注的重點。

今年,0-3歲孩子的托育服務納入北京市政府重要民生實事項目。數據顯示,截至今年7月,本市托育服務機構已達千余家。在本市的托育服務機構中,不少設有托育價格較低的普惠“乳兒班”“托小班”,服務6個月至2歲前的“小小孩”。

然而在實際中,“乳兒班”普遍存在招不滿的情況,原因主要是家長對幼兒在園的安全照護,以及教師責任心等方面的擔憂。

那么,由6個月、1歲和1歲半的小寶寶組成的“乳兒班”“托小班”,能從多大程度訪談上緩解育兒壓力?如何做到讓家長“放心”,守住托育服務安全底線?日前,北京青年報記者探訪普惠托育機構中的“乳兒班”,實地了解這些“小小孩”的一日生活現狀。

現場探訪

硬件配置

母嬰室設嬰兒床 所有墻面軟包裝

“寶貝,咱們一起來打開游戲桌上的機關吧……”日前,普惠托育機構、通州區瑞童兒童成長中心一層的活動區里,6名可愛的小寶寶在老師們的陪伴下開心地玩耍。剛剛1歲4個月的“妹妹”在老師懷里擺弄著益智游戲桌上的“機關”,不時跟老師撒嬌,還抓著老師的手讓老師幫助她按動開關。而她旁邊1歲半的小付予則跑著要去玩淘氣堡中的滑梯,負責照顧付予的老師則搶先坐在滑梯下,等待他從滑梯滑下。

“孩子們正在進行午飯后的體能活動。”該中心園長馮敏告訴北青報記者,每天中午12時30分至13時,是幼兒們的體能活動時間,如果天氣好,幼兒們還會到戶外活動。

北青報記者了解到,這6名幼兒中,有3名幼兒是從7個月就來到該中心接受托育服務的。馮敏介紹,今年3月份中心開設了“乳兒班”,“當時,第一批‘乳兒班’的幼兒僅訪談有兩名,均剛滿7個月,是一對龍鳳胎。中心在照護方面做了很多嘗試。如今,這對龍鳳胎已經是1歲4個月的寶寶了。”馮敏坦言,“乳兒班”幼兒的成長變化非常迅速,需按月齡養育,為了符合“乳兒班”幼兒的成長規律和保證幼兒的安全,該中心對不同階段的“小小孩”養育都有“專屬定制”。

北青報記者注意到,“專屬定制”在該中心的幼兒養護中隨處可見。硬件方面,托育中心的“母嬰室”里,專門添置了兩張設有高圍欄的嬰兒床,是六七個月小寶寶的“專屬定制”。大教室中,40平方米左右的軟墊專供孩子們爬坐行走,促進大運動發展。教室周圍均包上了90厘米高的軟包。除了教室的軟包,整個中心的墻面也都包上了軟包,所有的尖角位置包成了圓角。桌子、椅子、午休床等比普通幼兒園的要低一些。

飲食生活

一周菜譜不重樣 作息時間按需排

飲食上,“乳兒班”的同一份食譜也會被做成九宮格多種“版本”。紅薯小米粥、芹菜香干、銀耳蓮子水、西紅柿掛面湯、咖喱牛肉……“乳兒班”的教室墻上貼著“一周食譜”,從食譜看,每天“三餐兩點”的餐食幾乎不重樣。“表面上看幼兒的食譜與成人的無明顯差別,但在制作上卻有‘玄機’。即使同一道菜,‘乳兒班’不同年齡的幼兒,所食用的熟爛程度也都不一樣。”馮敏介紹,1歲到1歲半孩子的飲食,制作時會比2歲以上托班孩子的飲食更加軟爛,同一道菜會更加少鹽少糖。同時,飯菜的制作也會根據每名幼兒的出牙情況、吞咽咀嚼能力差別,進行飯菜制作上的調整。“以前剛接收7個月幼兒時,在輔食制作上,我們會給他們專門用輔食機制作軟爛的泥狀食物,比如水果泥、蔬菜泥等。”

活動安排上,雖說“乳兒班”的幼兒僅有1歲左右,但該中心也為幼兒們設置了一日在園安排。8時50分至9時20分進行戶外活動、12時30分至13時進行體能活動、13時至13時30分開始加餐……北青報記者看到,食譜旁邊還張貼著“一日作息時間表”。“孩子們來到這里,每天都有固定的作息安排,在規律的作息安排下,孩子們也都養成了規律的生活作息。”馮敏表示,這份作息表是根據目前在園1歲至1歲半幼兒制定的,“對于1歲之前的幼兒,還需根據他們的自身情況個人定制。”

這份作息時間表中也有一些“根據實際情況”的安排,北青報記者注意到,喝奶時間、喝水時間、換紙尿褲時間都是根據每名幼兒的實際情況操作的。“這些都是根據幼兒年齡小的特點而定,需要老師們隨時觀察幼兒是否渴了,時不時要摸一摸幼兒的紙尿褲是否該換了。”馮敏介紹。

師資收費

師生比接近1比1 每月收費1900元

在師資配置上,馮敏介紹,“乳兒班”中目前有7名幼兒,年齡在1歲到1歲半之間,共有6位老師專職負責。“這些幼兒中有的從7個月就送來了,中心基本上對1歲半之前的孩子采取‘一對一’照護,甚至對于更小的幼兒采取‘二對一’的方式,一名幼兒由兩位老師照顧。到了幼兒1歲半左右,就可以一位老師照顧兩個孩子。”

對于教師的資質,馮敏表示,該中心的所有教師都具備大專以上學歷,同時具備教師資格證以及保育師證書等,“我們一般會優先請年齡稍長、有耐心且有帶娃經驗的老師承擔‘乳兒班’幼兒的照護。”

“我們家有一對雙胞胎,老人帶不過來,請保姆費用比較貴,我們是雙職工,日常兼顧孩子照料難度很大。”從7個月就將“龍鳳胎”送來托育機構的王先生直言,起初把這么小的孩子送到托育機構也不放心,孩子們的奶奶在機構陪了一個月,感受到這里的老師照顧很周到,才讓兩個孩子長托,“機構每天也會給家長拍一些孩子一日在園的視頻和圖片,我們看了也比較放心。”說起孩子的變化,王先生表示,目前1歲4個月的雙胞胎在“乳兒班”經過培養,情緒和身體認知發育都比較好,兩個孩子情緒都比較穩定,能夠與大人很好地交流。

“我們家老人身體不好,幫我們帶寶寶到1歲4個月已經是極限了。”付予的媽媽王女士告訴北青報記者,孩子是在1歲4個月時送到“乳兒班”的,目前已經上了兩個多月了。孩子來了之后適應了兩周,目前已從原來的不愿意入托到現在的放學不愿意走。

她坦言,自己在懷孕時就開始關注托班情況,當聽到家周邊有了普惠托育機構時非常高興。體驗之后,更是感到“幫大忙了”。

收費同樣是家長們普遍關心的問題。北青報記者了解到,對于普惠托育機構的收費,全市有明確標準。該機構的收費執行通州區普惠托育機構的統一定價標準,每生每月1900元。餐食費另付,每生每日30元。

現狀調查

“乳兒班”多數招不滿 家長顧慮照料不及時

雖然一些已送托的家長對“乳兒班”的反饋大多正向,但馮敏直言,目前“乳兒班”的招生存在咨詢多、實際送托量少、機構招不滿的情況。“送托量不及咨詢量的十分之一。”她透露,該中心接收的乳兒數量是通州區普惠托育機構“乳兒班”幼兒數量最多的,一些正規的普惠托育機構中的“乳兒班”可能僅有一兩名幼兒。馮敏還透露,家長對于“乳兒班”的需求比較迫切,經常會有家長前來咨詢。但也有的家長前一天已經“決定”送托,第二天就反悔。

“乳兒班”雖在解決年輕家庭育兒難題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但“不放心”是阻礙家長送托的主要原因。馮敏分析,家長的“不放心”主要體現在幼兒在園的安全照護、教師責任心以及觀念認同等三個方面。馮敏告訴北青報記者,為了打消家長的顧慮,該機構每天都會高頻次為家長發送幼兒一日在園的飲食、活動以及睡眠情況。同時還會邀請家長定時來園體驗孩子們的一日在園生活。

北青報記者隨機采訪了5位2歲以下幼兒的家長,其中4位斬釘截鐵地表示,自己再難也不會在2歲前將孩子送托。“‘乳兒班’孩子太小了,不會表達。我最擔心的就是孩子不能得到及時的照料,在集體環境中也容易生病。”今年孩子剛2歲的孫女士,特意從內蒙古老家將孩子的外公外婆接到北京照顧孩子。

老人無法照顧孩子,連續找育兒嫂2年的李女士也坦言,找育兒嫂每月需要支付費用近萬元,雖然普惠托育收費便宜,但自己還是覺得孩子太小了,在托育機構中老師照顧不過來,孩子容易被忽略。“我寧愿高價請育兒嫂,也不放心將孩子送進‘乳兒班’。”1歲9個月的笑笑媽媽鄭女士也表示,自己對孩子的安全最關注,她曾看到托育機構對孩子不好的視頻,便產生了對托育機構的不信任,“一想到這些,就覺得孩子很委屈。我們寧愿吃苦,也不想讓孩子受苦。再說,孩子過小樹屋早送托也會沒有安全感。”

專家建議

四方面考察托育質量

針對家長所擔心的,比如把孩子早早送入托育機構會造成其心理不健康、社會適應能力差,以及親子關系冷漠等問題,有著近30年學前教育經驗的原北京市政協委員、二十一世紀幼兒園總園長朱敏表示,“乳兒班”在我國和國外很早就存在。認為早送托會造成孩子心理問題的認識其實是認知誤區。

“像‘乳兒班’這樣的托班提供了豐富的語言環境,幼兒通過與育嬰師和其他小伙伴的交流,可以幫助其提高語言表達和理解能力。同時,托班提供了各種各樣的感官刺激,幫助嬰幼兒發展視覺、聽覺、觸覺、嗅覺和味覺等感知能力。嬰幼兒也可以在托班中與其他同齡的小伙伴一起玩耍、學習,培養他們的社交能力和合作意識。”朱敏表示,有調查顯示,上過托班的孩子在社會適應能力等方面會普遍優于沒有上過托班的孩子。就孩子本身成長而言,家長只要找到合適的托育機構,可以完全打消顧慮。

“家長對‘乳兒班’不放心的心理完全可以理解。”朱敏稱,“乳兒班”的孩子年齡太小,無法自我表達、生活也不能自理,比較脆弱。家長對孩子有保護心理很正常,應該被理解。當雙職工家庭處在育兒壓力大與送托“不放心”的矛盾中時,掌握科學且全方位考察托班的方法,對家長非常有幫助。家長可從園所的硬軟件、教師情況、保教活動設置以及管理評價體系等四方面著手。

首先,正規個人空間托育機構均經過政府嚴格審核。硬件上,家長需要觀察園所內的環境、家具是否進行了軟包,整個園所的大部分場所不能出現尖角,這樣避免了可能出現的安全隱患。家長還要觀察,園所、機構中托兒使用的桌椅、板凳、玩具柜是否適合孩子的年齡特點,玩具配備是否適合孩子的生長特點等。比如,“乳兒班”的玩具設置多注重幼兒大運動、精細運動的發展。

同時,家長還需對托育機構的教師專業背景、專業能力、專業素養有所了解。目前教育部門和衛健部門針對正規機構的托育在崗人員都有系統的培訓。據了解,自2020年以來,市衛健委針對相關托育機構的人員開展過多輪次的培訓。其中,針對托育機構負責人,設計了60個學時的學習課程,學習內容包括托育機構運營管理必備知識、與家長溝通技巧等。針對托育機構內在崗的帶班老師,即育嬰師、保育員,有120個學時的課程,主要開展實操技能培訓。

其次,家長在考察托育機構時,還可請園長、教師提供相應的教師資質。根據要求,教師必須具備教師資格證、保育員證件、育嬰師證等。家長還可在與機構園長、老師交流時觀察他們的語言表達、待人接物的態度,從細節中了解機構老師是否有愛心、耐心。

再次,評估托育機構質量是否優質,還體現在保教活動設置上是否成體系、有特色。“小班”“托班”和“乳兒班”的教育環境及游戲內容都是不一樣的,就需要家長到園所機構進行充分了解。比如,托班的孩子以“養育”為主,在保教活動中可以開設食育課程。從幼兒熟悉的領域著手設計活動能夠更容易令孩子產生興趣。在2至3歲的托班,可以使用軟陶泥來捏出不同的食物形狀,培養孩子的動手能力。在“乳兒班”孩子的活動中,則可以使用五顏六色的面團讓孩子揉捏,發展孩子大小肌肉的運動能力。

最后,幼兒園的管理也非常重要,家長要了解托育機構是否有完整、科學的管理制度。機構要通過制度去管理老師,同時機構也要定期評估托兒的發展水平。“孩子的成長非常迅速,越小的孩子變化越大,對孩子生長進行定期評估非常有必要,這也要成為家長評價機構的一個指標。”朱敏說。(記者 武文娟)


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